三国时期的司马懿,史料评价他褒少贬多,而现代人特别喜欢他

三国时期的司马懿,史料评价他褒少贬多,而现代人特别喜欢他

曹操死后,看起来司马懿的机会来了。因为司马懿早早就看中了曹丕,跟随了曹丕。而且曹丕也把很多事情,交给他去办。但是实际上曹丕对司马懿并不信任。包括后来的曹叡,虽然他都是让司马懿帮他带兵打仗,其实他对司马懿也不信任。我们只需要看看他们在托孤的时候,给司马懿的排位就明白了。曹丕选了四个托孤大臣,司马懿排在最后一位。曹叡选了两个托孤大臣,也把司马懿排在最后一位。

最重要的事情让司马懿去干,但是在排位上却把司马懿排在最后,司马懿内心会怎么想呢?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状况,后来曹爽才会打击司马懿,想要夺他的权。

但是,无论曹家上下怎么对待自己,司马懿都不开腔,一直忍了过来。或者说一直往前熬。熬死了敌人,他就出头了。

(曹丕影视剧照)

再次就的做事很有分寸,拿捏的很到位。

我们说司马懿做事很有分寸感,主要体现在他的打仗上。

司马懿无疑是曹魏最能打仗的那个人,他经常带兵出去打仗,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不过,有人可能没有注意到,司马懿在打仗的时候,常常不会付诸全力,经常都是点到为止。也就是说,只要能够化解危机,就可以撤兵了。或者只要能够打一些小仗,就可以撤兵了。

比如在曹军和魏军对峙,而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的时候。照理说,这是曹魏一次很好的机会。但是司马懿却大肆表扬蜀军,认为蜀军纪律严明,不能硬打,也因此就撤军了。其实呢,也就是司马懿不愿意打仗。

司马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他首先是为了保证自己不打败仗。只有不打败仗,才不会交出兵权。其次是司马懿要让皇帝看到他的重要性。只有这样,同样的,司马懿才能保住自己手中的兵权。有了兵权,司马懿就有继续存在的资本。司马懿的这一点,可以说和诸葛亮如出一辙。

这就是司马懿分寸感的表现。

曹魏影视剧照

再有就是决断,都知道司马懿中诸葛亮的《空城计》,其实那是很少的表现。

高平陵政变就是司马懿的一次大决断。因为这次决断,司马懿完全改变了曹魏的历史。当然了,这一次决断,也是司马懿之前暗中冷静铺排的结果。没有这种铺排,司马懿也做不到决断之后,完美成功。

总之,司马懿身上有很多优点的,不像后人史料上评价的那么底,而且许多优点都是我们现在人要学习的榜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🔮 相关作品

春风十里不如你在哪个台播
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

春风十里不如你在哪个台播

📅 06-29 👁️‍🗨️ 2820
钽电容这些 “硬伤”,你还敢轻易选用吗?
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

钽电容这些 “硬伤”,你还敢轻易选用吗?

📅 08-18 👁️‍🗨️ 4015
华为6手机
365bet足球外围

华为6手机

📅 07-30 👁️‍🗨️ 451